词典类型的研究
王 敏
“词典的类型问题自然是词典编纂学的一个首要问题”(兹古斯塔,1983)。划分词典类型对于词典的编纂、出版、使用和辞书学体系的建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玉山,1995)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词典分类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词典的类型、种类是很复杂的,影响词典类型的因素也很多。虽然很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试就国内外各种词典类型学说进行梳理,试图找出各种学说的长处和不足,为提出一个比较合理、全面的词典分类系统做准备。
一 国外主要的词典分类学说
一般认为,首先对词典进行分类的是前苏联的谢尔巴(1981)。他在《词典编纂学一般理论初探》中,从六个对立面给词典分类:学院型词典、查考型词典,百科词典、普通词典,大全型词典、一般词典,一般词典、概念词典,详解词典、翻译词典,非历史型词典、历史型词典。
谢尔巴分类的意义在于他首次对词典类型进行了讨论,用二分的方法采用对立面标准对词典进行分类。他的这种分类思路对后来兹古斯塔和兰多的分类都有影响。但是这种分类还是相当粗疏、相当不完备的,按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概括每一部具体的词典,如作家、作品词典,人名、地名词典等在这个体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谢尔巴之后20年,一位美国词典学家马尔基尔以范围、动向、表述法为标准制定了词典分类原则。范围下又分三个小项:词条的密度、所覆盖或所涉及语言的数量、对纯词汇信息的关注程度;动向涉及时间(共时的还是历时的)、编排顺序(形式顺序、语义顺序、任意的顺序),编纂目的基调(客观的、教学的还是戏虐的);表述上则强调释义、例证、图示和其他特殊特征。
他的分类比谢尔巴的前进了一步,不再局限于二分的范畴分类,分出的类更细,涉及的面更广。“它可以在一个连贯的框架中覆盖所有可能的词典类型,揭示出词典类型内部和词典类型之间的关联,最终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不同组别的、具有对比特征的词典类型。”(雍和明,2004)这个分类标准的不足在于:首先,词条的密度、所覆盖或所涉及语言的数量二者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前者属量的方面,后者属质的方面;再者,表达上强调的三个方面释义、例证、图示也不在一个层次上。释义可以采取例释、图释,可以用例证来补充。把三者同时来强调就显得逻辑不清了。
几乎与马尔基尔同时,赛伯克也对词典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他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看作是梅尔基尔的‘呈现’标准的延伸”(雍和明,2004)。
另一位前苏联词典学家蔡文(1981)对俄语词典进行了分类。他在谢尔巴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类体系,用八个区别性特征来给词典分类:根据词典右侧与左侧的相互关系,分为单侧词典与双侧词典;根据条目的排列法,分为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典和不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典;根据条目的组成,分为词词典和语典;根据条目选择的性质,分为大全型词典和非大全型词典;根据反映的对象,分为共性词典和个性词典;根据历史过程的反映,分为共时词典和历时词典;根据词典的编纂宗旨,分为教学词典和查考型词典;根据条目的专门性和普通性,分为专门名词词典和普通名词词典。
他仍然采用传统的二分法,第一大类是二分,接下来的小类仍然是二分。八个分类表概括了绝大多数的词典类型,而且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词典留出了位置。但是作者在注释中指出:“极少数词典没有统一的语言学原则,他们单纯记录内部不统一的各种语言单位,这些词典不能用这个体系分类,如《误例词典》《缩略语词典》。”被黄建华批评为“自我辩解”(黄建华,2001)。
兹古斯塔(1983:273-303)从五个角度给主要词典分类:时间角度,分历时、 共时词典,历时又分为历史词典和词源词典;一般词典和有限制的(专业)词典;语言数量,分为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根据目的分类,词典编纂的目的多样,种类也是多样的,最主要的是教学词典;根据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兹古斯塔的分类仍是建立在对立面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二分的方法。他的分类进步的地方在于:一是将词典规模引入了分类标准;二是把词典编纂目的列为分类标准,但把它设为开放的标准。因为词典的目的决定于语言变体的数量、社会的需要和编者的意图。开放的分类标准为各种不同需要的词典留了余地。但总体来看,他的分类还是很粗疏地,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只是讨论了他个人认为的主要词典类型,而漏掉了许多常规词典类型。
兰多(2002:6-44)提出了一个非正式的分类系统,分类涉及到10个方面:从语种数量上分为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从词典用户所用的主要语言上,分为ESL和EFL词典;从词典本身的表现形式上看词典是按字母顺序排列还是主题排列,成品是印刷版本还是电子版本;从编纂词典的资金来源上分学术性词典和商业性词典;从词典用户的年龄可分为面向儿童的和面向成人的;按词典收词覆盖的时段,可分为历时性的和共时性的;按照词典的规模,可分为足本词典、大学词典、半足本词典、案头词典;按主题范围分为专科词典和普通词典;根据语言覆盖面的限制,主要介绍专门用途词典;从英语变体的角度也可以对词典进行分类。
兰多从十个方面给词典分类,这十个标准是比较具体的,操作性也比较强。但是这种分类是庞杂而不系统的,且过于简单。有些标准并不能真正作为分类标准,如资金来源。用户年龄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因为用户使用何种词典是由其受教育的水平决定的,年龄并不是决定因素。如果非要把年龄作为标准,可以作为图解词典的参考标准,儿童图解词典的插图要比成人图解词典用到更多具体、生动的图片。他的英文变体的标准只适用于英语词典,并不具有普遍性。
凯马达(2001:26-29)是从三个角度给词典分类的:从词典中各种语言关系的性质,分为单语词典和多语词典;从语义分析的水平及所提供信息的性质,分为名与物的词典,下分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语文词典进一步分为普通词典和专门词典。语文性的专门词典下又分为切分成分方面,语素语法方面,形式方面,语义方面四个方面。根据词典篇幅,分为详尽词典与有限词典,下分为详尽词典、节本词典、有限词典。有限词典下又可分一般性有限词典与专门性有限词典。
按照黄建华(2001:29)的观点,前两个标准是从质的方面分类,第三条则是从量的角度分的,其下的再分类又包含了许多性质不同的方面。很明显,三者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违反了逻辑上的同一规则。同时,他对“语”的界定不清,既指不同语种,又指同一语言内部的不同变体,使得单语词典和双语词典的划分比较混乱。这种分类的优点是不再采用经典的二分,缩小了对立面,分类更细致,精确度更高。
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或是从词典的外部形态入手进行分类,或是结合词典外部形态和内在特点而形成综合形态分类标准,或是以综合形态分类为基础,采用描写型分类法等等这些传统分类方法给词典分类。在方法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合,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很难涵盖整个词典体系的全貌。究其原因,传统分类方法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缺乏时代特征。
二 国内主要的词典分类学说
国内词典分类研究开始的比较晚,分类体系是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对词典进行分类的是王德春(1980)。他将词典分为四个大类:知识词典、语言词典、综合词典、特种词典。知识词典包括百科词典、专科词典、术语词典、人名词典和地名词典、作品词典;语言词典从八个角度:按解释方法、按词语来源、按词的语言特征、按词的特殊内容、按选词释义的时间性、按词的使用情况、按词的排列、按收词数量共分出了33个小类。特种词典包括频率词典、符号词典、机器词典。王德春的体系是一个通用的分类体系,并且注意到了当时新出现的词典类型,如符号词典和机器词典。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注意到汉语的特点,没有给字典留位置,辨析词典和正误词典也无处可归。描写词典只指现代语言的描写词典,又称为规范词典,举了《现代汉语词典》为例。把作品词典归在知识词典这一类也是欠考虑的。作品词典解释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应该归入语文词典。
胡明扬等在《词典学概论》(1982)里,从五个角度给词典分类:根据所收词目的单位分为字典和词典;根据词典涉及的语言种类分为单语词典、双语词典、多语词典;根据词条的性质分为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根据词典规模分为大型词典、中型词典、小型词典;根据词条的排列方式分为形序词典、音序词典、义序词典。
按照黄建华(2001:29)的观点,在大类上把词典分为字典和词典,这是符合汉语特点的,但就性质来说,字典属语文词典,可把字典和词典作为语文词典的二级分类,这样既照顾了词典类型的共通性,又照顾了汉语词典的特点。总体来看,《词典学概论》中对词典类型的划分还是过于简单,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分类系统。每部词典会找到所属的大类,却不能进行再细致的划分。黄建华(2001:30)还对其把简称、缩写略语词典放在单语语文词典之下提出疑问,对“双语词典都是语文词典”这种提法质疑。据王乃文(1995)对大连市图书馆所藏双语词典的调查显示,双语词典包括百科词典、语文词典、科技词典、教学词典、经贸词典、专名词典、社会政治词典、文体艺术词典八个类别。由此也可看出,胡明扬的说法是片面的。
陈炳迢(1990:49-282)将主要词典进行分类语文词典、双语词典、专科词典和百科全书。语文词典分为描写语文词典,历史语文词典,古今兼收语文词典,规范性词典,语义词典,特种词语词典,部分词语词典;双语词典分为语文性对照词典,专业性对照词典;专科词典从收录范围,读者对象,词典规模三个角度分;百科全书从知识范围,地域范围,读者对象,规模和排检方法四个角度细分。
与前面介绍的几种分类相比,陈炳迢的分类还是比较细致系统的。特别是他对语文词典的分类,从七个角度进行,仅就汉语来说,差不多每种词典都有所归。不足之处是对语文词典内部的多角度划分使词典的归类出现交叉重合。如同义词词典,既归在了描写语文词典里,又归到语义词典里。特种词语词典收集“某种词汇成分”,部分词语词典“是从特定角度收录语言语汇里的一部分词语的词典”,其实,二者收的都是语言中比较特殊的词汇,完全可以归为一类,称为特种词语词典。
林玉山(1995:54-104)的分类出现比较晚,基本上总结了以上各家的观点。他从四个角度给词典作出如下分类:(1)按篇幅分类:大型辞书,中型辞书,小型辞书。学科门类中分为足本辞书,半足本辞书,节本辞书。(2)按内容分类:语文词典,专科词典,百科词典,百科全书,综合性辞典,特种辞书。(3)按语类分类:单语词典,双语词典,多语词典。(4)广义辞书:有年鉴,索引,书目,手册,表谱。
林玉山的分类是系统而灵活的,如按篇幅分类时还考虑到了各语言的特点,认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的划分受辞书性质和语种的影响。他对语文词典的分类,照顾到了汉语的特点,把字典归到了语文词典的范围。但他的分类对象是辞书,范围比词典大的多,使得整个体系看起来比较庞杂。他的广义辞书只能算作工具书,而非真正的辞书。在介绍单语词典时,认为单语词典的分类可参照语文词典,暗示单语词典就是语文词典。这样的话,用一种语言编写的专科词典,百科词典,百科全书,综合性辞典,特种辞书也都成了语文词典了。
国内有的学者还专门对英语词典进行分类。文军(2006:32-97)依据Bo Svensen和Henry Bejoint的观点,将主要英语词典分为:通用词典与专科词典,专科词典下分语文专科词典(下有16个小类)和学科专科词典(下分3个小类);单语词典与双语词典;百科词典与语文词典;外国学习者词典与本族语词典;成人用词典与儿童词典。另有姚喜明等(2008:17-31)的分类。他们将主要的英语词典分为:百科词典(包括通用和特殊两种类型)和语文词典(包括通用和专门词典);按词典涉及语言的数量分为单语词典、双语词典、多语词典;按时间分为共时词典和历时词典;根据词典规模分为足本、中型、小型词典;按使用者的学术水平分为学术词典和学习词典(下分本族语学习词典和非本族语学习词典);按载体分为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
这两种分类都还是站在传统经典范畴的角度进行的分类,分类角度太少,既不系统也不细致。文军对专科语文词典下的16个小类只是简单列举,没有进一步概括分类。姚喜明等对传统的词典类型术语进行了改造。同时他提出的按使用者的学术水平给词典分类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最近对词典进行分类尝试的是章宜华、雍和明(2007:70-98),他们采用交际分类法,从编者视角、情景视角、用户视角对词典进行分类,见下表。
词典的交际分类表:
词典的交际分类 |
编者视角 |
词典宗旨 |
共时性词典与历时性词典 |
描写性词典与规定性词典 |
积极型词典与消极型词典 |
词典功能 |
普通词典与专门词典 |
学术词典与教学词典 |
编码词典与解码词典 |
词典情景 |
语场 |
信息域 |
语言词典与百科词典 |
词汇域 |
标准语词典与地方语词典 |
主题域 |
普通语言词典与专门主题词典 |
语言域 |
单语词典与双语/多语词典 |
语式 |
信息表述结构 |
字母顺序编排词典、形序编排词典、主题编排词典与图序编排词典 |
信息表述途径 |
单向词典与双向词典 |
信息表述方式 |
编纂型词典与翻译型词典 |
信息表述媒介 |
印刷版词典与电子词典 |
信息表述规模 |
袖珍词典、小型词典、中型词典、大型词典 |
语旨 |
编者—普通用户 |
源语用户词典与目的语用户词典 |
编者—语言学习者 |
本族语学习词典与外族语学习词典 |
用户视角 |
年龄因素 |
成人词典 |
儿童词典 |
语言层次 |
初级词典 |
中级词典 |
高级词典 |
经济状况 |
平装词典 |
精装词典 |
这是一种新型的词典分类观。从编者视角、词典情景、用户视角三个角度构建了词典的交际类型,对词典类型学进行了连贯的描述。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种类型下都可以再细分。三个角度是不可分割的,完全考虑三个方面也会造成交叉分类。目前来说,这一分类体系并不适用于汉语词典分类。
三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种分类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分类过粗,有的分类标准不统一,有的分类不具有通用性,而有的民族性太强。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把现有词典都包括进去。而且多角度的分类很容易造成词典类型的交叉,使一种词典同时属于几种类型,这就给词典系列化的研究带来了麻烦。因为要进行系列化的研究,不可能把从每个角度分出来的词典类型都进行分析。即使做了这项工作,结果也是不可信的。但是,词典类型是多样的,采用多种分类标准在所难免。或许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类尝试:词典的每级分类都采用不同的标准,逐层细分,确定词典类型以词典的一个主要特征为主,主要特征确定了就不要在参与其他标准的划分。而不是以往的在第一级分类中就用多个标准把词典分为几大类,在二三级分类中这几条标准就不再使用了,而是根据全新的标准重新进行二三级的分类。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把词典按词语内容二分为百科词典和语文词典,语文词典再分为普通词典和专门词典,专门词典的下分不必拘泥于词语内容的角度。
词典分类本来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尽管已有各种分类方法都有不足,也为将来提出比较科学的分类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蔡文.关于俄语词典的分类问题[A]. 词典学论文选译[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陈炳迢.辞书编纂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3]胡明扬等.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4]黄建华.词典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5]林玉山.辞书学概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6]兰多.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第二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王德春.论词典的类型[J].辞书研究,1980,(1)
[9]王乃文.谈双语辞书系列化和标准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3)
[10]文军.英语词典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谢尔巴.词典编纂学一般理论初探[A].词典学论文选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雍和明.国外词典类型学理论综述[J].辞书研究,2004, (5)
[13]姚喜明,张霖欣.英语词典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4]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264025)